带有“天”和“地”的成语,是汉语中一种非常常见且富有哲理的表达方式,这些成语不仅形象生动,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有“天”和“地”的成语及其解释:
-
顶天立地:形容形象高大,气概豪迈,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气概非凡,也用来比喻形象高大,气慨豪迈,出自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一卷:“那沈洪自从娶了仙姑,又见浑家勤笔砚,婆婆爱媳妇,再加自己心广,无处不得意,在家始得如鱼得水。”
-
开天辟地:比喻空前的,自古以来没有过的,这个成语原指盘古开天辟地,后用来表示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或创举,出自《艺文类聚》卷一引三国吴·徐整《三五历纪》:“天地混沌如鸡子,盘古生其中,万八千岁,天地开辟,阳清为天,阴浊为地。”
-
天崩地裂:比喻重大的事变,这个成语形容声音巨大或变化剧烈,也用来形容重大的事变、巨大的声响或强烈的震动,出自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天崩地坼,天子下席,东乡(向)开户,西面而哭。”
-
天高地迥:形容地势险要,同“天高帝远”,这个成语原指天地广大无边,后多形容国家辽阔,出自唐·杜甫《赠严八阁老》:“天高地迥鹰姿俊,闲倚苍梧没翠微。”
-
天长地久:形容时间久远,也用来形容永远不变(多指爱情),这个成语原指天地存在的时间很长,后多用来比喻时间悠久,也形容永远不变,出自《老子》第七章:“天长地久,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”
-
天罗地网:形容组织严密,包围得非常紧密,这个成语也比喻对坏人的严密防范,出自元·无名氏《锁魔镜》第二折:“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;休要走了两洞魔王。”
-
天旋地转:形容头晕目眩的,也形容闹得不可开交,这个成语原指天地转动,比喻重大的事情即将发生,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不可开交的样子,出自唐·李邕《楚望赋》:“气蕴兮山滋,势雄兮地轴,风壮兮木起,波腾兮川流,云回日驾,倒景西沈;星回月游,光景东烛,天旋日薄,精魄上鹜。”
-
天经地义:形容绝对正确,不能改变的道理,这个成语原指封建社会中不容置疑的经典和道义,后用以形容绝对正确,不能改变的道理,出自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”
-
天造地设:形容事物自然形成,合乎理想,不必再加工,这个成语也作“天然造就”,出自宋·杨万里《诚斋诗话》:“二诗(陶渊明的《桃花源》、《归去来辞》)盖因采菊东篱,偶然徘徊,而见南山之色,与此正是天赋地设,而人力无可加损者。”
-
天灾人祸:指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祸患,这个成语形容灾害事故不断发生,出自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六十八回:“况今天灾人祸,皆成汤自取,若带此残兵败将,久旷不至都中,又劳民力,虚受供亿。”
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言的表现力,还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与理解,通过使用这些成语,我们可以更加生动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