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,又称龙舟节、端阳节、午日节等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这个节日的来历与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密切相关,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屈原的故事。
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政治家,他忠诚于国家,主张联齐抗秦,但因遭到贵族排挤和谗言陷害,最终被楚怀王放逐,在流放期间,屈原仍然心系国家,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篇,离骚》最为著名,公元前278年,秦军攻破楚国都城郢,屈原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,以身殉国。
当地百姓得知屈原投江的消息后,纷纷划船前往江中打捞,希望能找到他的遗体,由于当时正值五月初五,因此人们便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,以纪念屈原,为了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,人们还在江中投放粽子,希望鱼虾能够吃饱而不再侵扰屈原的遗体,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习俗的起源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端午节逐渐演变成一个综合性的节日,除了纪念屈原外,还融入了多种民俗活动,如挂艾草、佩香囊、饮雄黄酒等,旨在驱邪避疫、祈求平安,端午节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,人们在这一天通过各种方式缅怀先贤、传承文化、增进亲情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