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灭亡后,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,这个时期大约从907年开始,一直持续到960年北宋的建立,标志着五代十国的结束,五代指的是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和后周这五个相继更迭的政权,它们统治的地区主要在今天的华北地区,而“十国”则是指存在于南方及其他地方的十个割据政权,这些政权各自为政,相互之间既有争斗也有合作。
唐朝末年,由于安史之乱等一系列内忧外患的影响,中央集权逐渐削弱,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,最终导致唐朝中央政府对全国的控制力大不如前,公元907年,朱温篡夺了唐昭宗的皇位,自立为帝,建立了后梁政权,这也宣告了唐朝正式结束,随后几十年间,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多个短命王朝更替频繁的现象,即所谓的“五代”,在中国南方和其他地区还存在着许多独立的地方性政权或小国,统称为“十国”。
五代时期的各个朝代虽然都自称继承了唐朝正统,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并没有形成统一稳定的中央集权体系,相反,这一时期内各地军阀割据一方,战乱不断,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,相比之下,南方一些地区如吴越、南唐等则相对稳定,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。
直到960年,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,建立了宋朝(史称北宋),这才结束了长达近六十年的分裂局面,北宋建立后,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,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,并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唐朝灭亡之后进入了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历史阶段——五代十国时期,虽然这段时期充满了战争与混乱,但也孕育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,为后续历史进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。